長安十八時辰
看了一部冷門古裝懸疑劇:《妖出長安》。
故事是這樣的,長安城發生連續殺人事件,前個死者身上之物,必會出現於下個死亡現場。佈局頗有創意,配著外賣看了。無奈好景不常,看沒幾集腳步開始凌亂。胡亂分支,拖泥帶水,僅靠女主角賣萌撐場。到結局更是令人髮指,無關的、不知哪來的故事背景大鍋炒,一頭霧水下完結。對於忍辱追到最後的觀眾,導演不講任何情份,直接棄屍荒野。
擱此不論,在藝術世界裡,圍繞「長安」這座城市的作品多不勝數。在戲劇類裡,還有《長安十二時辰》、《熱血長安》等,電影類有《貓妖傳》之類的傑作。基於這座城市歷史上的地位,這也不難理解。
西安,就是長安現在的名字。多年前一遊,至今仍回味不已。一部爛劇,喚醒了段回憶。
週六清晨被十個階梯式的鬧鐘叫醒,彈起來飛趕八點的班機。僅待一日夜,週日下午六點便飛回,就是如此壯烈的長安遊。
飛機落地,搭上駐守機場的計程車,直取頭牌景點:兵馬傭博物館。車行不遠,司機宣布長安特色的車資演算法。大致上,從跳表車資出發。考慮氣候變化、黃曆運轉、膚色種族等變因,便能得到一個,比眼前車資高一個段位的長安車資。
集我方三人90餘年數學造詣,仍參透不了該演算法,遂點頭稱是。行畢,由司機先生親手算出車資百餘元。
抵達兵馬俑博物館現場,理應有大批兵馬俑迎面而來。他們個個步履蹣跚,神色凝重,充分表達了陪葬的心情。然而在俑群之前,迎面而來的,卻是大批解說員。
解說員,男女參雜,老少參雜,說著統一的台詞:「我來為你們導覽好嗎?」每員頸上均掛一證,稱國家級導遊證。隱約想起,國中時曾參與一個中醫夏令營。在營期間學習不太到位,唯一記得的醫學知識是拉肚子時要吃蘋果。即使如此,結帳時也得到了一張中醫證,不知兩證的取得難度是否不相上下。
「我來為你們導覽好嗎?」一位年輕小妹妹,年紀還不到這些兵馬傭的一半大,妳講的來嗎?
自查了一下對兵馬俑的認識。除確定製造年份在秦朝外,其餘一無所知,確實需要點幫助。
「好,就由妳來。」導覽需要費用,印象中不太貴。
有了國家級的支持,觀俑過程自是勢如破竹,獲得許多不得了的知識。如,眼前兵馬傭看似一片土色,其實,他們生前都是彩色的。他們身上的塗料是秦朝最尖端的陪葬科技,接觸空氣便會氣化,因而一挖出便成了土樣。於是,在技術突破前,考古隊不會繼續挖掘,以免壞了他們最美的樣子。
「我們腳下就有一群,是製作最精良的弓箭手俑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挖出來。」雖然今天從網路也能得到同樣的知識,當時聽到還是挺吃驚的,尤其你人就站在正上方時,更是。
觀俑之行接近尾聲,導覽小妹表現優異,好評不斷。另外我們一致同意,這種場合就是必須來個導覽。否則憑我等文化水平,對著一群土偶胡看,是看不出什麼心得的。
「我的導覽到這裡就結束了。」導覽小妹道。
「好,謝謝妳。」
「大家覺得兵馬傭博物館怎麼樣呢?」
「很不錯啊。」
「主要是這屆館長的大力發展,可以說後半輩子都給了這裡,後來遊客就多了起來。」
「真了不起。」
「是啊。老人家有時候會來館裡,你們等下可以留意一下。」
一行人繼續朝外移動,來到紀念品區,販賣著各種兵馬俑。
「啊,他今天有來。」導覽小妹指著遠方人群簇擁之處。
「那個人就是館長嗎?」
「是。」
桌前,坐著一名頭髮斑白的老者。長相雖無特殊之處,但,這就是為兵馬傭奉獻一切的館長啊。
在他面前,人群排著一條長隊,他們是幹什麼的?
「那是請館長簽名的群眾,他每次來都這樣。」
「我也可以找他簽名嗎?」我說道。
「當然可以。」
是這樣嗎?我也去看看。
我排在人群後面,輪到我時,突然發現全身沒有下筆之處。於是從館長手中購入一本兵馬俑紀念冊,要價200元人民幣。然而,得千年一遇的館長親筆簽名,無價。其實我並不確定,如果從包包拿出一張A4紙,館長是否也願意簽在上面,我們之間並無太多交談。
觀俑完畢,行程一片空白。偌大長安城,我們去何方?
「附近還有哪裡可以去的?」詢問國家級小妹。
「華清池吧,就在附近。」經盤問,原來華清池是楊貴妃泡澡的地方,史詩級的景點。好,就去那裏。
「怎麼去?」
導覽小妹沉吟了一會:「不然這樣,我帶你們去吧,我剛好也要回家了。」導覽了三個人次,小妹一天的工作量超標了。
乘上一台小公車,大約只能容納15人。現場看不出站牌系統,公車起落點似乎全由口頭決定。小妹與司機以某種異族語言交談,聽起來跟摩斯電碼類似:「他們三個要去華清池,我則要回家。」然後小妹又與其他乘客用異族語言交談:「嘿,What ‘up?」「吃飽了嗎?」全車好像只有我們三名陌生人。
下車,對於參觀澡堂感到茫然,攔住準備回家的小妹:「不然妳也導覽一下這裡吧。」
「這裡我不會啊,講得不好。」
「沒關係妳隨便講講。」
「好吧。」
*
「各位看這邊,楊貴妃曾經在這個坑裡洗澡」
「她是怎麼洗的?」
「拿起他媽的蓮蓬頭就這麼洗啊!」
(以上三句為設計對白)
不知是小妹確實胡講,還是這地方沒啥好逛,又或是突然的大雨。總之,我們四名遊客,走馬看花便結束了行程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裡是知名西安事變發生地,雙方曾發生激烈火拚,牆上彈孔亦成了為數不多的參觀重點。
臨行,下雨傾盆,四人狼狽趕往公車站。我們將40元人民幣塞給小妹:「謝謝妳的解說。」
「不用啊,這裡我講的不好。」
「當然要。」我堅持。
「謝謝。」
小妹將我們送上車,並用異族語言跟司機叮嚀了幾句。
「好了,下車時司機會說,再見。」
「掰!」
數月後,無意間於網路新聞的防騙專題中得知,該兵馬俑館一年約由300位不同館長輪流擔任,館長比他媽的兵馬俑還多。望著手中的兵馬俑紀念冊,煞有其事的簽名:「楊姓館長,於20140618」,他媽的一場騙局啊!
回想小妹雨中送行那一刻,這不是旅伴告別,而是他媽的騙子得逞啊!
但話說回來,就個人感覺,這位小妹的本性大概是純真的。比如在華清池,她是真的不打算收導覽費,也沒叫出一個他媽的池長來簽名。我想,館長這件事只是工作的一部分,她就是得這麼做。
其實我對騙子並無太多好感,尤其受騙對象是自己時。但,人家也不是白幹的,當你吃喝玩樂遊江南時,騙子可是卯足勁在你身上榨汁。努力的人得到回報,想到此,一股敬意油然而生。另一方面,由於受騙次數過多,再不產生些敬意將造成情緒潰堤。
華清池後,接下來在市區活動,現代化古都的魅力便在此。比如說大雁塔這種地方,千年前你來這裡,只能看見唐三藏和天蓬元帥等人在這裡抄經書。而現在,周遭就是大型的mall、廣場、水舞什麼的。到晚上,燈光一打,你吹著冷氣,喝著啤酒,看著閃亮亮的千年古蹟。比起翻山越嶺到一個荒野看古蹟,舒服多了。
週日,同樣無任何規劃,邊吃早餐邊查了個點就去了。行程的決定是如此草率,以至於我現在無法確定該處的名稱,大概叫做「大唐博物館」,但看網路照片卻沒印象。那是一個遼闊的園區,移動甚至需要借助小火車。不過,僅零星建築散落其中,如玄武門等,其餘便是大片空蕩,空到出現野生動物也不覺驚訝。遊客稀疏,眼神迷惘,彷彿正思索著,人生走到此處是不是錯了。
未知景點的主要訴求,應是再造唐朝長安,少量唐朝打卡點可作為佐證,也說明了該長安顯然沒造到位。即便如此,我卻異常喜愛這個地方,可能有種期望:「啊,如果有人好好搞的話…」七年後的今天,假如又回到這裡,我會走在大唐嗎?或,我仍然走在空曠園區,仍看著無人小火車空開呢?
離開後前往機場,心懷不安的攔下計程車,準備承受風車式的騙術。司機卻是個正直人,還談到了與騙子共存這件事:「出來玩就是要被騙的,我的理念是,可以被騙小錢不能被騙大錢。」確實,比起青島的萬元龍蝦事件,西安被騙的錢塞牙縫都不夠。
Delay兩小時後,起飛回濟南。兩天一夜疾行長安,行程粗糙,收穫有限。不過若問我,全中國所有城市自由選擇,你現在最想去哪裡呢?我會豪不猶豫的選擇西安。這地方有無人能敵的歷史背景,只要持續挖掘下去,絕對能成為最華麗的旅遊城市,我想印證這件事。
The En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