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觀後感

        一開始,我對本片一點興趣都沒有,這個地球到底要被好萊塢毀掉多少次啊?好萊塢真的應該定期維護一個報表叫作「地球的十大死因」,什麼彗星啊,隕石啊,大腸浩劫(又名太陽浩劫)啊之類的都可以榜上有名。在這個時候拍出這種片,大家的心中應該都會浮現「老套」這兩個字。

        不過,我是個很容易被預告唬弄的人,如果日片「蝶龍摩斯拉」願意多砸一點錢去拍個像樣的預告(所謂像樣就是預告中不要出現摩斯拉的醜陋模型),我很可能會跑到電影院去看首輪。總之,我看了幾次「2012」的預告後,內心動搖的很厲害,雖然不斷掙扎:真的要看這種無腦片嗎?但仔細一想,我看的上三部電影依序是:「變型金剛2」、「特種部隊:眼鏡蛇的崛起」、「變型金剛2」。這名單一列出來,似乎「有腦片」已經從我生命中絕跡了好一陣子,因此我也不必堅持什麼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身為一部災難片,總有幾個要素要呈現給觀眾看,第一個最重要的當然是「毀滅」,災難不是嘴巴說說,你要炸給大家看,本片在這方面表現的十分傑出,應該是說傑出到爆。我看完「2012」後,有一種新的領悟,特效不是砸錢就一定作的好的,畫面要震撼人,讓人有深刻的印象,這是特效小組的努力。很多人說這片怎麼只會炸來炸去,一點都不花大腦,其實不是這樣,同樣是炸地球,有的人就炸的讓人震撼,有的人就炸的很鳥,他們確實花了很多大腦才能作出這樣的畫面。

 

前幾天只要有人走路大力一點,我就以為是地震而嚇到,因為片中的地震實在很有臨場感,那種恐懼深植在我心中。還有幾個地方,像飛機穿過濃煙卻遇上一台火車從空中飛過去,或是黃石公園的火山爆發等等,好幾個畫面都讓我震動不已,最後的方舟也作的非常氣勢磅礡,感覺好像真的可以在裡面活很久的樣子,非常酷。

 

對我來說這部片的特效進入了一個新紀元,我們會說「侏儸紀公園」或「變型金剛」邁向一個新紀元,因為恐龍和大型金剛第一次出現在螢幕上,理所當然會給讓人驚艷。但這片作的是很常見的災難場景,但是卻同樣能達到這種突破的感覺,很了不起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場景浩大卻十分穩定,多數是由遠鏡頭去呈現整體感,所以不會晃動的太厲害,我有一個朋友坐第二排看,竟沒有頭暈目眩的感覺,如果他看的是變型金剛,可能不知道吐幾回了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災難片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「生離死別」。本片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幼稚到一個極致,大部分沒什麼必要,每個人都用電話告別,看來看去都一個樣,電話一通,雙方講不到兩句話就哭成淚人兒,都還搞不清楚這通電話誰打給誰,兩個人已經在飆淚了,氣氛還沒到,通話又結束了,然後趕著下一場爆破,非常敷衍,更別提全球通訊中斷,告別手機卻暢通無阻的荒謬設定。類似的狀況是最後主角差點把全部人害死,然後又救了全船,塑造英雄般的歡呼,這也是可笑的代表作,完全多餘。只要是跟特效無關的部分,本片幾乎都搞砸掉,也因為如此,更加淨化了本片的血統,他就是一部特效教科書,將來如果有出DVD,我會用快轉的,只看特效場面就夠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另外有人批評主角太超人,地震震不死,火山爆不死,掉到裂縫又浮起來,潛水可以潛20分鐘等等的,我覺得這方面難免,每次看這種片總會有不平衡的想法,為什麼主角你就是可以用毫釐之差躲過所有的攻擊,會不會太不公平了。關於這部分,我有一個理論可以解決這種不平衡,我們要用逆向思考,假設今天地球真的爆了,46億人死了45億又9千萬人,剩下1千萬人,導演對其中一個人說:「嘿,我們來拍你的故事怎麼樣?」這個人當然很好運,不然他怎麼會活著?他會告訴導演說:「那時候,地都裂開了,我開著車這樣鑽來鑽去逃出來的。」這時候所有人都不會覺得太扯了,因為那是他活下來的經過。這樣思考的話,好像就不會覺得主角幸運的太誇張,他活著本來就要幸運,不幸運的人已經死了,我們不會去拍那些人的電影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綜合來講,如果你想要獲得一些生命意義,或是想要被感動到痛哭流涕,那這部片很不適合你,抱著這種心態的人,大概會罵聲連連的走出電影院。本片唯一可取之處就是他的特效,雖然他只有唯一的優點,但因為表現的實在太優秀,所以值得進電影院一看,「值回票價」是很保守的說法,我相信對大部分的人而言,不會後悔看了「2012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