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力IV

        本章要探討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-「從眾心裡。我們從一個笑話出發:有一天晚上,小名獨自騎著機車在道路上,突然他發現身旁的機車怎麼越來越多,漸漸地他被一大群機車包圍著,小名心裡十分驚恐:「難道我遇上傳說中的飆車族了嗎」。其他飆車族似乎沒注意到小名的加入,因此並沒有採取行動,小名很怕如果加速就會引起其他人的注意,所以他只好混在車隊中繼續慢慢騎。而這群車隊的規模越來越大,不斷有新的騎士加入,小名心中也更加害怕,等下會不會是一個械鬥場面呢?小名四處張望,發現怎麼有一個騎著50cc的歐巴桑也在車隊中,再怎麼看他也不像飆車族,於是小名靠過去低聲問他:「請問你知道我們等下要去哪裡嗎?」歐巴桑回頭,聲音微微顫抖著說:「我...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,身邊的車越來越多,我不敢加速只好跟著大家騎」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們有時候並不清楚原因,只知道大家都這麼做,我們就跟著做,這就是所謂的從眾心裡。在現實社會裡,我們經常會作出符合大眾期待的事情,無論這些事情是對的或錯的,或是違背自身意志的,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期望獲得大眾的認同,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,會產生一種龐大壓力,這種壓力使其他人被迫受到影響,似乎跟別人不一樣就是個錯誤。

        有一個實驗是這樣,一組五個人,面對三條長度不同的直線,然後請他們依序回答哪一條線最長,正常來講這不是一個難題,三條線的長度有還算顯著的差異,所以所有人都會回答出正確答案。接下來實驗者將其中四名換成自己的暗樁,再進行一次類似的實驗,這時候前四名會故意回答錯誤的答案,然後觀察第五名(也就是真正被實驗的對象)的答案是否有受到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結論是受試者真的開始出錯,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回答出錯誤的答案,某些受試者事後接受私下訪問,他們都不太承認自己的從眾行為,反而辯解說因為他們不太確定自己的答案(雖然那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)是否正確,所以參考他人的答案。這當然是有可能的原因,不過進一步實驗發現,如果受試者被要求匿名回答,則出錯的機率大幅下降,也就是說,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,才會產生從眾行為。

       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社會壓力,努力去配合大眾的行為,原因是我們都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被大家注意著。因為有這種心哩,我們才會處處受制於其他人的眼光。例如有時候我們突然發現衣服有一小塊污垢,導致一整天心神不寧,認為所有路人都在看著自己,這種情況也叫作「聚光燈效應」。這讓我想起前年尾牙,那時候有一位新進同事,因為他第一次參加公司尾牙,有人就好心的提醒他說「我們公司尾牙都很正式,大家都要著全套西裝出席喔」。於是當天他穿了一套很體面的西裝登場,當然,其他人穿的都是休閒服,只有他一個人這樣穿。我想那天他應該會產生很強烈的「聚光燈效應」,他可能覺得他是會場中最閃亮的一顆星,不過,不知道這樣講會不會讓他好過點,有很多實驗證明「心裡的聚光燈」是假的,別人並不如你想像中這麼注意你。

        根據社會壓力理論,我們應該怎麼去輕推我們的目標呢?其實原則很簡單,你只要告訴他們,有很多人都在做這件事,激發他們的從眾心理,他們自然就會傾向跟著做,這可以叫做一種「社會推力」。

        最近政府正在大力倡導生小孩的重要,我認為我們可以從社會推力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。你可以大聲疾呼:「如果再不生小孩,幾年後我們會只剩下老人,我們快亡國了!」、「生小孩救台灣」等等,這當然可以激發一些人的危機意識,但卻也會產生另一種反面效應:「喔?都沒人生啊,那我也不用淌這個混水」,你激發了大家的從眾心理,而這個「眾」就是「不生小孩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若善用社會推力,應該這樣做:盡量展現生小孩快樂的一面。例如每天在電視上放天倫之樂的廣告洗腦,唬爛大家說已經有9成夫婦登記要生小孩之類的,重點就是要讓大眾認為:「已經有一拖拉庫的人要生了,我們也不能落後」。甚至在yahoo首頁公佈每日新生兒的名字,既讓生小孩的父母擁有上新聞的榮耀感,又讓大家看到:「喔喔,今天有這麼多人被生出來啊」,如此產生一種全世界都在繁殖的氛圍,從眾心理啟動,嬰兒滾滾而來。

         從眾心裡產生的力量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,許多集體自殺案例或群眾暴力事件,背後都是從眾心理在作祟,這股力量一旦走偏,很容易造成不可磨滅的災難。因此,擁有權力的人,應該善用社會推力,將群眾導向正確的道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madcity 的頭像
    mmadcity

    蛛網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