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引起了之後激烈的辯論

在上一篇文章裡,留下了一個問題:「為何如此微薄的薪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,加上每四年四分之一的死亡率,卻仍然吸引大量有夢想的年輕販毒者紛紛投入呢?」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從三個關鍵字下手:誘因、期望值和供需。

當一個人決定進行某個行為時,他考慮的是什麼?一個經濟個體的理想決策過程是:考慮這個行為的所有誘因,不論是正的誘因或是負的誘因。把正負誘因在腦中數量化之後相減,正的就做,負的就不做。工作環境惡劣、死亡率高和員工福利不佳都是負的誘因;那正的誘因是什麼?對生長在販毒熱門區域的小孩來說,販賣毒品是風光的職業。在他們大部分人的心目之中,幫派老大是能想到最棒的工作,就跟我們從小寫下的志願:「我以後要當總統」,「我將來長大要當軍人」(當然大多數寫下「我以後要當軍人」的小孩,當他們面臨兵單降臨時,依然是急著讓自己變虛弱來免役,小孩子多少有些職業誤解)一樣的等級。穿著豹紋大衣,左擁美女右手持雪茄並開著敞篷車的幫派老大,就是投入販毒行業的正面誘因。

但是一個步兵要從數十名或數百名同胞中脫穎而出的機率有多高?顯然很低,不然不就看到老大滿街跑了。步兵們必須從數場幫會戰爭中存活下來,還要小心鋒芒太露會被自己老大拔掉,最後得期待老大被別人解決(或自己動手)。如何去衡量這個正面誘因的強度,理性的步兵用的是期望值的觀念:

期望值 = 機率 × 報酬

這個觀念十分簡單,但是我們卻常常只考慮到其中一項就做了決策。舉個生活化的例子:例如今年NBA季後賽我支持的爵士現在再輸一場就要被淘汰了,他們得到總冠軍的機率很低,我的老天...。開玩笑的,這裡只是表達個人強烈支持爵士的情緒而已。真正的例子在後面:你有一位相貌平平、幽默感不高,無祖產的宅男朋友欲鼓起勇氣要跟向僅有一面之緣的正妹告白,你一定會勸他請停止這個行為,因為「不可能成功」;當你這樣勸他,你只考慮了機率很低的因素,但是理性的宅男心中想的卻是期望值,對他來說告白成功的報酬非常高,因此即使乘上一個很低的機率,得到的期望值依然十分可觀。別忘了這裡計算的都只是正誘因,對告白這個行為而言,被女方恥笑、被朋友嘲笑、自尊心受損都是負的誘因;理性宅男計算兩者的差之後決定去告白,最後下場是你必須陪他喝一整晚的酒。回到步兵的行為,他們做的決策也是如此:在不確定的環境下,使用期望值的觀念計算誘因,並決定投入毒品事業。   

    我們解釋了步兵個人的決策,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:步兵的工資如此低廉(回憶一下上一篇,步兵的時薪只有3.3美元)是合理的嗎?這個部分由決定價格的基本要素:供給和需求來解釋。勞動市場有一條鐵律:如果許多人都有意願、有能力從事某種工作,該工作的待遇通常不會太高。書上有一個例子:一般建築師的工資低於特種行業,聽起來似乎很不公平,因為建築師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及更高的教育水準。但是從需求面和供給面來考慮,應召女郎畢竟不是小孩子心目中的明星事業,因此供給不會太高,再觀察建築師召妓的次數和應召女郎聘請建築師的次數,需求面的比較高下立判。相對來說,建築師顯得「供過於求」,所以工資較低。因此步兵們的問題就是,從事該行業的人口實在太多,事實上,他們參加的是一場激烈的淘汰賽,在這場淘汰賽裡,只有達到頂尖才有意義,在過程中接受很低廉的所得,中途退出的人將一無所有。在現實世界裡,充斥著各種類似的競賽。那些擺在檯面上光鮮亮麗的職業尤其如此:電影、運動、時尚、音樂…等。甚至沒這麼風光的行業例如保險業務、直銷業務、廣告業也都在進行著競賽。在到達頂尖之前,只能領著微薄的收入,但必須毫無保留的付出,你不能只要求優於平均水準,而是要出類拔萃,才能在淘汰賽中勝出。

   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步兵們的行為一點都不奇怪,反而十分理性,他們有期望值的觀念,能夠判斷正負誘因間的差距,並能了解微薄的薪水是市場供需的結果。雖然維持生計是那麼的辛苦,但對他們來說,能夠成為左擁右抱的角頭老大卻是值得用生命下賭注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