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某種角度而言,社會科學比物理科學還要複雜,研究一群人類的行為顯然比研究一群電子的行為困難的多。每個人擁有所謂的自由意志(free will),這是連魔鬼都無法動搖的東西(請參考電影『魔鬼代言人』的劇情:基努李維說「free will right?」然後舉槍自盡,艾爾帕奇諾說「NO~~~~!!!!」)。因此,我們可以預期,每個人碰到相同狀況時所作的反應不見得會一樣。這就是社會科學麻煩之處。但就研究的角度,簡化所有人的行為是必要的,不然根本無法進行任何分析。

為此,經濟學家假設人類雖然各自擁有不同的想法,但他們都是「利己」的,因此遇到抉擇的時候,人類會做出讓自己利益最大的決策。JOJO冒險野郎裡的普奇神父曾說:「世上沒有不求回報的付出,即使真的有人不求回報,那也是希望死後靈魂能夠上天堂」呼應了人類都是利己的假設。

 

人類以利己作為出發點,使用所有資訊並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,這個過程便稱為「理性」。有了這個強而有力的假設,接下來就容易多了,人類彷彿是一台自動計算的機器,我們給他一些可用的資訊,這個人便會自動計算出他所應該做的事情。舉一個經濟學課本內可以看到的例子:終身消費理論,這個理論告訴我們,當我們打算消費的時候,會去預測這一生的所得,然後把每一期的所得折現到今天,然後經過計算得到:「喔,我今天可以買一杯大杯冰拿鐵加杏仁」。

 

基於「理性」的假設,經濟學蓬勃發展至今。但隨著越來越多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矛盾產生,「人類是理性的」這項神主牌逐漸被撼動。本書「隱藏的邏輯」便是以此做為出發點,直搗經濟學的中心思想。

 

首先,人類並非全然理性,應該說大多數的人心有餘而力不足,我是很想為自己謀取最大福利,但是我算不出最有利的行為應該是什麼,也就是說人類不是一部精密的機器,令我想起高中時代,學校內有一台販賣機身上被寫著:「為什麼按A得B,下次再這樣把你拆掉。」,大多數的人大概就像這種機器。

 

就算少數人擁有精密計算的能力,但他們並非總是使用這項能力。例如我和朋友們週末常玩的德州撲克(玩法請參考麥特戴蒙主演的『賭王之王』),一般來講大家都可以略為計算自己的勝算(毫無計算能力的人通稱為凱子,這些人常常在看電視,因為籌碼一下子就輸光了,輸光只好去客廳看電視),覺得會贏才會下注,覺得贏不了的人自然會放棄。但偶而也會出現脫序的狀況,當前一兩家將賭注突然拉高的時候,後面的玩家不顧自己的勝算而盲目的跟進,這時候理性沒有發揮作用,如果仔細的算牌,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手上的同花根本打不贏full house,但在那個moment就是覺得會贏而瘋狂的丟下籌碼,這是本人輸錢經驗談。

 

    再來,就算一群完全理性並且總是保持理性的人,當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,表現出來的還是理性嗎?當我們要研究的對象是一群人類的時候,這群人裡面有的人很理性,有的人不太理性,這些亂七八糟的成分一組合起來又是長什麼樣子?這部分牽扯到群眾運動的矛盾,在一個國家發生種族對立屠殺或集體暴力事件時,通常並不是只有偏激份子參與其中,許多平時表現正常的人,在團體的氣氛下,會失去原本的面貌而投身於暴力事件。這也是理性難以解釋的行為之一。

 

    因此,以理性為核心的經濟學即將受到極大的挑戰,本書提出許多例子,用不同傳統的角度解釋一些社會現象。以下舉出一個很有趣的例子:

 

猜數字遊戲

    1987年的某一天,英國的金融時報出現了一則奇怪的遊戲。想參加的人,要從0到100選一個整數寄回去,如果你選的數字,跟所有參加者所選數字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最接近,你就是贏家,可以得到兩張倫敦飛紐約的頭等艙來回機票,相當於一萬美元。

 

要怎麼猜呢?想贏很簡單,只需要知道所有人都選什麼數字就好了,假設所有人隨機選一個數字的話,那平均值應該會落在50,提醒一下50並不是最後的答案,目標是猜中平均值的2/3,因此你寫上33(50的2/3)然後興高采烈的拿去郵筒,但是走著走著赫然驚覺不對勁:我會這樣推理,那是不是別人也會這樣作呢?如果大家都用同樣方式推理,那所有人都會猜33,平均值就是33,所以應該猜33的2/3才對。於是你趕緊飛奔回家,將答案塗改成22,心理並想著還好我夠聰明。再度起程前往郵筒,走著走著,再度赫然驚覺:如果大家都猜22呢?是不是該改成22的2/3也就是15才對?這時候你迷惘了,因為每往下推一層,答案就變的更小,於是真正的問題變成:該停在什麼地方?

 

    對經濟學家而言,這根本不是問題,經濟學家會把對手想成跟自己一樣理性,因此他們假設所有人都無止盡的推理下去,最後平均值將逼近0,0的2/3當然也是0,於是他們會猜0,這種情況便是「完全理性」。但真實的世界是長這樣的嗎?設計這個遊戲的人,把所有的回函整理出來,得到平均值是18.9,所以最後選13的人獲勝。經濟學家們無法面對這個答案,沒想到最理性最聰明的他們,竟然得不到夢寐以求的機票兩張。

 

這個簡單的遊戲說明了,真實的世界便是如此,有人看到題目直接亂猜個1,有人看不太懂題目猜50,也有許多人用邏輯推了一層或兩層便停住並把答案寄出,當然也有猜0的理性主義者;最後的平均是這些人組合的結果,而不是經濟學家認為的0。理論上,想的越多層,整體的平均就會越低,但等於0,也就是所有人都推到最後的機會是非常低的。我們如今面對的所有經濟問題,就是發生在這樣的世界下,但經濟學家們卻用完全理性推導出來的理論來解答,這顯然是有問題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