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貝氏定理分析搭訕男人之實證研究

        開頭我要先說,這個哈拉電子報系列是每個月要交給公司的文章,因為之前都在弄北海道系列,昨天是最後一天,我只好用光速飆完。貝氏定理真的是個有趣的東西,我本來想認真的寫,怎奈歲月催人,一轉眼就要交稿了,所以本篇內容完全是湊字數,反正大家加減看吧。

(這張圖跟內文無關我無意間看到的覺得超酷而已)

上一集的結尾,我承諾要公布我的田野調查,有關「現在來搭訕的男人是否單身?」在公布之前,讓我們再回憶一下上次的內容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要探討的是這個狀況:今天妳已經被搭訕了,來搭訕的男子是單身或是非單身呢?以下式子一定要看懂,期末考必考,依據貝氏定理,我們要比較的是:

P(單身搭訕) 正比於 P(搭訕單身) × P(單身)

P(非單身搭訕) 正比於 P(搭訕|非單身) × P(單身)

其中:

P(單身搭訕):被搭訕了,而來搭訕的人是單身男的機率。

P(搭訕單身):單身男搭訕的機率。

P(單身):不考慮任何條件下,單身男子的機率

P(搭訕非單身):非單身男搭訕的機率。

P(非單身搭訕):被搭訕了,而來搭訕的人是非單身男的機率。

P(非單身):不考慮任何條件下,非單身男子的機率

        田野調查是這樣,當然最有信服力的方式是對全國男性進行大規模的隨機抽樣,但是別開玩笑了,我可不是開尼爾森市調公司的,所以那天只有區區三十一位男性接到了以下的問券,由我親自或是委託朋友向他們的男性朋友進行訪問,訪問工具大部分是MSN或是Facebook,以我的人脈來說這已經是極限了。

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:

1.      目前是否單身?

2.      單身時,是否曾向陌生女子搭訕?

3.      非單身時,是否曾向陌生女子搭訕?

問題就這麼簡單,但訪問途中還是常遭遇受訪者的一堆疑問,為了避免大家也有相同的疑惑,我將這些Q&A列出來供大家參考。

受訪者A:請問搭訕的定義,問路算嗎?借筆記算嗎?

:搭訕定義很簡單,基於情慾衝動,想要認識對方而進行不必要的接觸就叫做搭訕。問路也許不算,但是問完路又問人家電話什麼的就算。借筆記當然算,就我觀察,借筆記的案情都不單純,俗話說:「筆記筆記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。」

受訪者B:如果我是被長官逼迫或大冒險輸了,不得已跑去搭訕算不算?

:應該算,因為對被搭訕的人來說,她只知道自己被搭訕了,並不知道背後那些複雜的理由,也許一個無辜的女性被搭訕後以為春天來了,最後卻發現原來是惡搞,前往搭訕的男性雖然沒有惡意卻仍不可取。

受訪者C:我剛結束一段荒謬的感情。

:是喔。好沒關係先回答我的問題。

受訪者D:不可以告訴我女朋友。

:請放心,本實驗完全匿名訪問,你從未跟我說過話,你甚至可以說根本不認識我。

        在此感謝所有受訪的男性們,大家都能放下手邊的工作,為此研究盡一份力,成功的果實我願與大家分享,在此提供午餐便當一盒作為謝禮,請各位受訪者和我聯絡。以下是統計的結果:

受訪者:31

單身者:8 => P(單身) = 8/31

非單身者:23 => P(非單身) = 23/31

單身時曾搭訕者:16 => P(搭訕單身)= 16/31

非單身時曾搭訕者:9 => P(搭訕|非單身)= 9/31

       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幾個結論:

1.      P(搭訕單身) P(搭訕|非單身)

單身男外出搭訕的機率遠大於非單身男外出搭訕的機率,這呼應了人性本善的假說,在我訪問的過程中,很多人都跟我提到:「我都有了女朋友怎麼還可能出去搭訕別的女人?」像這樣真性情的男子不在少數,我們可以相信,大部分男人都是循規蹈矩的。

2.      P(非單身) P(單身)

這個差距也蠻明顯的,我能找到的受訪對象大概都是30左右的男性,在這個族群裡,非單身的比例很大。另外就我觀察,似乎女性單身的比例卻比男性大很多,這性別失衡的現象值得大家警惕。

3.      我們最關心的機率:

        P(單身搭訕) 正比於 P(搭訕單身) × P(單身)

     = 16/31 × 8/31 0.133

        P(非單身搭訕) 正比於 P(搭訕|非單身) × P(單身)

     = 9/31 × 23/31 0.215

        得到 P(非單身搭訕) P(單身搭訕)

所以答案出來了,假設今天妳已經被搭訕了,這次抽樣的結論告訴我們,非單身男的機率大於單身男。理由前一集有提過,為什麼會這樣,因為非單身的人相對多了,即使他們願意出來搭訕的機率低,這兩種機率乘在一起後還是比較大。所以各位女性們還是要小心為上,今天這位外貌像布魯斯威利,聲音像歐巴馬,腿像貝克漢的搭訕者,他是不是單身呢?很遺憾,非單身的機率大些。

有人看到這裡覺得完全是胡扯,例如,才抽31個男性就下結論,會不會太草率了?老實說,真的很草率,但我要表達的是,貝氏定理的理論絕對沒問題,這兩集只是闡述他的精神。至於抽樣這件事,要抽多少人,要怎麼抽才對,就像本文的例子,我的樣本年齡都很接近,甚至生活圈也很類似,所以顯然是有偏差的,那要怎麼抽才是好的抽樣呢,我們下一集再談。

延伸閱讀
貝氏首部曲-以貝氏定理分析搭訕男人的畜生心理
貝氏三部曲-三門奇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