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電影】禍然率71  71 Fragments

前幾天在家無事可做,我再度打開凱擘寬頻機上盒,想搞個一片來看看。經過海選淘汰數回合後,選擇了這部。由於這是要收費的,魯莽不得。決定之前,我大肆google了一番,綜合IMDB和各路影評才下定決心並繳了錢。

OK,在連續兩部不得體的影評之後。不少人發出質疑,認為我似乎跨足了知名爛片天王「宇宙冏片王」的領域。不,真的不是這樣。我看每部片前都是滿懷期待,賦予無限的信心與耐心,希望他可以撼動我兩小時。我的意思是說,我並沒有追隨爛片,是爛片跟蹤我。

不過這次,讓我驕傲的宣布,本片IMDB高達7.1!直逼《鋼鐵人3》的水準。加上歐洲片大多清麗脫俗,跟好萊塢庸才截然不同。綜合看來簡直叫好又叫座,這次真的不用再猶豫了。

電影-禍然率71-圖.jpg  

        那他到底好不好看呢?讓我講一個則寓言給你聽。某天你看到一幅畫,這是一幅男人的自畫像,男人長了一把鬍子但只有一隻耳朵,另外你注意到他的用色相當濃烈。於是你問:

「請問這是誰畫的?」

「先生,這是梵谷的名作啊。」老闆說道。

「天啊,這幅畫撼動了我。」你說。

另一天,你看到一幅畫,跟第一幅畫長的很像,幾乎是一模一樣。你問老闆:「請問這是誰畫的。」

「先生,這是我畫的。」

「請問你是?」

「我叫阿谷。」

「這幅畫真是狗屎。」

我要表達的是,當你看到一部爛片,IMDB大約3.1,例:《水虎蟒魚》。你會說:「大家來看吶,這部片真是爛透了。」然後大家都跑來,嘻笑怒罵,一人踹兩腳,什麼爛片但你看到另一部爛片,IMDB高達7.1,例:《禍然率71》。你可能會說:「這部片嘛,節奏有點慢,導演似乎想要表達什麼...他要說的是...嗯,那種疏離感...對,就像你說的,社會缺乏了那樣的東西

屁啦,都是Bullshit我說老實話這部片基本上很逼近狗屎,我再怎麼寬容只能說他是牛屎,因為牛屎比較不臭。即便如此,我還是不方便大肆批評,因為這是IMDB 7的名片。而且導演又是著名的德國大導:麥可漢內克(但我不認識)。所以我在這邊下個註解,他是一部好片,而我後悔看了他。

等下,這樣好了,我剛剛太激動了。聽我解釋,這個晚上,我們打從心理祈求一部好電影。結果十分鐘後盟主就在旁邊倒下,而我花了整晚把他看完,就像陳綺貞新歌唱的:「撐住我撐住我」。我撐,我他媽使勁撐到結局。字幕升起,我大叫:「靠,這什麼東西?」盟主被我吵醒了,她揉揉眼睛:「好不好看?」我對她大叫:「靠,這什麼東西?」

我的意思是,經歷這段後,我胸腔是有些怒火的,以至於剛剛失態了。現在我想以學者身分,客觀的,重新評論這部片。

電影介紹

劇情很簡單,也不用擔心爆雷問題,因為電影開場就自爆結局了。大意是一名奧地利年輕人,走進奧地利銀行,開槍碰碰碰幹掉一群奧地利人,然後自盡。

出場角色,大致分為兩大類,在此借用我最愛的公路喜劇《王牌任務》的分類,裡面有個光頭說:「這世界上分為兩種人,殺手和其他。我是殺手,我是,我是。你的話我不確定。」以本片來說,殺手是一名年輕人,其他的就是其他,約略有老人、女人、小孩、中年人等。

這些人最後都聚集在銀行,死的活的,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,於是我們得到一部多線劇情的電影。多線劇情是這樣,第一次看到會覺得很震撼,竟然會有這麼酷的事。但隨著越看越多,他就只是一種型態,已稱不上酷。幾年前我們看到iPhone覺得很潮,現在看到小海豚才潮,便是這個道理。

雖然如此,多線電影的難度比單線高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平常電影搞爛,我們只看了一部爛電影,多線電影搞爛,我們好像連續看了好幾部爛電影。相反的,拍好的話,成就也較高。說白點就是賭比較大,評價多偏向兩極。

好,讓我們開始一個多線電影。東一段西一段,穿插演出每個人的故事,算蠻常見的手法,沒什麼不妥。但,有件事不解,你有注意到片名嗎?無論中文英文,都強調71這個數字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代表他有71個片段。我一開始就是被這個說法吸引進來的,覺得好特別。但仔細想想,很特別嗎?每部電影都有好幾個片段,鏡頭一切就算上一個片段。搞一搞也許連變形金剛都有50幾段,拿來當片名沒什麼道理吧。

備受爭議的地方就在此,導演肯定有他的道理,而我看不懂。由於人家是大導演,所以好像是我的錯。這件事實在很不公平,《水虎蟒魚》的導演也可以說,他特效作這麼爛是要讓社會反省一些現象,可是誰要鳥他啊?我要強調的是,本片太多類似情形。總覺得他在賣弄一些東西,爺們就這麼演,如果你覺得無聊就是看不懂。不,我們拒絕妥協,看不懂直接丟爆米花,做一名有種的觀眾。

但不可諱言,世界上一定存在看得很懂而且很厲害的人,我們姑且稱他為「強尼」。強尼很可能會看到這篇文章,然後跑過來大罵:「你這個蠢貨,導演訴說了一個」在此請強尼高抬貴手,留給俗人一點空間,讓我待在井底恣意批評。

大體上,我可能理解導演的中心思想。我以年輕人,也就是唯一的殺手為例。他大概有十幾個片段,對本片的佔有率約為15/71,他的人生如下:

練習桌球。

桌球打輸,教練狂罵。

練習七巧板。

跟同學打賭七巧板,同學賭輸後掀桌子。

跟室友討論程式。

打電話給父母,我這週不能回家了。

開車去加油。

沒帶現金,店員說不能刷卡,你去對面銀行領錢。

在銀行試圖插隊,被別人踹飛。

沒領到錢,回到車子裡,後面汽車狂叭。

想一想,走回銀行開槍碰碰碰打死一堆奧地利人,自盡。

OK,以上是他遭遇到的挫折,結局是死了一票人。你也許會想,這也要殺人有沒有搞錯?老子的人生比他媽籃網隊還悽慘,我都不想死了啊。不過,這便是導演要傳達的。一個事件,背後未必有合理的解釋,最後只能歸咎於命運。關於這部分,個人覺得沒什麼問題,我其實還蠻喜歡的。

核心不是問題,但許多段落令人瞠目,當然也有不錯的。我要講的主要是這部分:

年輕人練桌球

畫面上是年輕人,對著發球機一直打。發球機一直發球,他就一直打,一直發球一直打,完全一樣的動作搞了他媽的五分鐘。發了五分鐘的球,我們稱之為fuck you

我想導演要告訴觀眾,這位年輕人很認真練球。看的懂是看的懂,但這個意念可以由各種方式表現,對發球機狂練五分鐘未免太over。你可以試試看,一直看重複的畫面,最後你應該會尷尬的笑出來。

老人講電話

這段幾乎長達十分鐘,他獨自一人,拿著聽筒對另一邊的人講電話,隔著話筒跟女兒互嗆了十分鐘。我們聽不到另一邊的聲音,只聽到他怒道:

「什麼?我哪有?」

「我不跟妳講這個。」

「妳不想講了是不是?」

「叫絲絲來聽電話。」

「絲絲,有沒有乖啊。」

諸如此類,都是些瑣碎的事情。就像捷運上有個人大聲講電話,大家都在偷聽一樣。如果在捷運上偷聽別人講電話,很有趣。叫人坐電影機前甚至是電影院裡偷聽別人講電話,不太有趣。

老人吃飯

老人一個人坐在餐桌吃飯,邊看新聞,大家陪他看新聞看了五分鐘。

說到新聞,這部電影三番兩次插入實際的新聞片段。完全看不出和主劇情的關聯,只是隨意插入而已。唯一解釋是,剪片師跟導演鬧不和,亂剪片後便人間蒸發。導演看了,說這也不錯這是藝術,保留了惡搞的片段。

其中大部分新聞都忘了,但有兩段印象深刻,至於為什麼等下會講。這兩段是連在一起的,第一段描述一個戰亂中的國家,聖誕節到了民眾都很想過聖誕節第二段是麥可傑克森出來否認,我沒有性侵兒童。兩段為何放一起,我不懂。為什麼出現在電影裡,更不懂。

中年人和老婆吃飯

中年人本身是名保全,看的出來生活困苦。他和老婆沒什麼話好講,經常是愁眉苦臉。

這天,他們同桌吃飯。吃一吃,中年人突然說:「我愛妳。」老婆反應非常激烈,瞪大眼說:「為什麼要怎麼說?」「你是不是做了什麼?」「你是不是」啪抓狂的中年人一巴掌揮下去。老婆摀著臉,憤而離席。但她站一半,想了想,又坐回去。伸出手來,握了一下中年人的手。兩人繼續吃飯,不發一語。

短短一小段卻精彩絕倫,各種情緒在半空中交鋒。一對夫妻,被生活摩擦到形同陌路。中年人想做些改變,於是他說出「我愛妳」。老婆卻反而產生敵意,叫囂一陣後,中年人面子掛不住,出手打了她。你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,他一出手就後悔了。老婆被打後大怒,但她馬上體會到中年人的善意,於是硬生生吞下這口氣。伸手握了一下中年人,表示:「我了解了,沒事。」

這段真是技驚四座,值得肅然起敬一番由此可以看出,導演確實才華洋溢。當我們說到一位德國導演,擅長描述平凡人的生活時,期待的就是這種水準。

結局

我們知道,最後年輕人在銀行進行大屠殺。正常來講,大屠殺完差不多可以上字幕了。不過,卻還有一段,這段成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那是把之前播過的,聖誕節和麥克傑克森那兩段新聞,一模一樣的重播一次。播完後,沒有任何後續便上了字幕。

我看到這裡應聲崩潰,完全不懂為什麼啊!為什麼結尾要播跟劇情無關的新聞,而且還是播過的。一次看不懂就算了,兩次還看不懂,我真的很惶恐說實在前述那些年輕人打桌球片段,雖然不太了解導演的意圖,總還可以含混帶過。但結局這兩段新聞我真的是不懂中的不懂,我進入不懂的第五層,我在那邊看到一百歲的渡邊謙。

好像你看一篇空中英語,雖然霧煞煞還勉強知道個大概,可能是約翰去菜市場買了一些蘋果等。這樣一知半解,拖泥帶水搞到結尾,突然整段變成拉丁文,變成空中森巴語。於是你完全脫落了,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。

如果導演來台灣訪問,我會一個箭步衝到他身邊,也許是鼎泰豐或是夜市等地,在被保安架走前用德語大聲問:Warum!!!(為什麼)

結論

這不是一部看不下去的片,安然看完沒有問題,只覺得聽不到導演想對你說的話。行屍走肉般結束,一頭霧水關電視,留下種種謎團,比密室殺人還難解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他帶給個人最大的收穫即是「人貴自知」這四個字。換句話說,連籃板都碰不到的人,請別參加灌籃大賽。The En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