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一級城市交通現狀之研究-以南市為例

濟南市,山東省省會。公認為東經117度,緯度38度區域內第一大城。本人在此地生活已近兩季,不知不覺中,對這裡產生了濃烈的歸屬感。除了台北之外,中間再插上桃園台中新竹等所有台灣的城市,我願意把本地當作我的第十六個家。

而交通,代表一座城市的血脈,濟南市的交通尤其令人血脈賁張。這裡,被稱為最接近神的領域。那神叫做死神。

濟南市交通概述-圖.jpg  

喇叭

響徹雲霄的喇叭聲,為本市之最大特色。一般將「汙染指數高,喇叭分貝大,白飯最後上」統稱為「濟南高大上」。濟南人聞叭起舞,叭落而息,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喇叭館。

由於本地日夜鳴叭,四面叭歌,自發展出一套喇叭文化。經長期觀察,至少存在三大現象:

鳴槍現象:車輛對著無人車道鳴放喇叭,無法確認對象為何,狀似奧運短跑項目之對空鳴槍。

空襲現象:車輛因某目的不間斷鳴放喇叭,持續時間達到十秒以上,狀似二戰時期之防空警報。

戰鼓現象:一車因故鳴放喇叭,鄰近車輛雖不明究理,卻隨而喇叭之。可謂一人擊鼓,萬人應和,狀似古代之擊鼓進軍。

音箱效應

喇叭聲異常普及的根本原因,眾說紛紜,後「音箱效應」漸成主流意見。根據文獻「天才撲克王」(註一)記載:

...忽有嬰嚎啼不止,母忙將其擁入懷中...嬰徐止啼,眾人嘖嘖稱奇也。」

此為史書對「音箱效應」首次描述,由於嬰兒被母親心跳聲包圍,原理似杜比環繞音響,故稱之。心跳聲使嬰兒有了安全感,進而止啼。濟南市之城市文化,便以喇叭取代心跳,環繞全城。居民彼此鳴放喇叭,並非挑釁,意為互道安全。因此「音箱效應」亦稱為「安全回報效應」。

另,曾有名電動車駕駛,面對乘客「為何濟南人這麼愛按喇叭」之疑問,答道:「因為安全。」語畢,電動車加速斜越一十字路口,全程喇叭聲大作,來自電動車本身或其餘擦身而過的各式車輛,後來乘客們一致同意,適時鳴放喇叭確實比較安全。

(註一) 天才撲克王

2004年日本漫畫家石垣雄規創作之日本漫畫,共九集。描述男主角得到钜額家產後,跑去拉斯維加斯跟各種人物賭博,並贏得換牌梭哈、五張梭哈、輪盤、骰子、21點等所有比賽冠軍的過程。

男主角並非精通所有賭具,但初次接觸也可馬上獲勝,接下來還會連續獲勝,直到取得該項賭具的冠軍。如遇上強敵,通常會用運氣特別好的最後一張牌(如:黑桃A)來反敗為勝,並以「命運之神總是眷顧不放棄的人」解釋他的勝利。

筆者家原有一套。某日,年幼表弟將其研判為一套九集的塗鴉本,用原子筆把每位角色的人中都畫上鬍子。筆者有天打開,驚覺自己在看一群希特勒賭博,於是將整套捐於大樓公用書架。

人行道

人行道,一般以紅磚道標示,意指行人行走的通道。而在濟南市,其作用較複雜,非僅供行人使用,而是做為交通樞紐及轉運中心。

由於人行道上車流不息,許多學者提出「人行道懷疑論」。他們指出,濟南市根本不存在人行道,紅磚道僅為一種建材,即名著《三隻小豬》內大豬建屋所用,除點綴市容,不具其他意義。

另一派學者則強調,應以更寬廣的角度詮釋人行道。他們指出,「行人到即人行道」,雖然紅磚道常為車所用,但馬路也時為行人所占,其中分際難以界定:

「當我們發現一整排人群在馬路上行走時,我們無法不承認,那就是人行道他確確實實是存在的,而方位卻是不固定的。你必須加上時間軸的概念,今日人行道不代表明日人行道,十分鐘前的人行道不代表現在的人行道

以上節錄自山大社經期刊《在濟南活著》第三期,篇名為《人行道,我說的其實是...》。其開啟了後續學者一系列的研究,繼而發展為著名的「人行道第一定理」。

人行道車輛統計

電動車

戰國時期,山東一帶,即當時的齊國與魯國人,便以騎乘為樂。因此,電動車甫推出便受到市民夾道歡迎。至今仍為人行道上通行最密集之交通工具,頻率幾與行人無異。

當地小學為加強兒童對人行道生態的認識,特將此編列為二元聯立數學題目,如「一輛三輪車和兩輛電動車和四個人同在人行道上,試問該道上共有幾隻輪子和幾隻腿?」

由於電動車數量益增,人車爭道的情況更加嚴重,不時可見電動車在人行道上驅趕行人,而行人不為所動之畫面。以下為當地居民提供之親身經歷:

「當時我走在類似老街的街道上,四周全是店家。我邊走邊欣賞櫥窗的擺設,似乎有個微弱的聲音逐漸靠近,當時我不以為意。突然間,我右膝一屈,有台電動車撞了上來,我幾乎整隻右腿被他媽的剷起來。驚慌間,我忙向前移動,而對方竟持續追撞,我右腿被他媽的剷起來兩次。然後他騎走了,我只見到他的背影。」

後該居民坦承,此事發生於蘇州而非濟南,他只是認為濟南肯定也發生過這種事情。

餐車

泛指水果攤、麻辣燙、烤麵筋等運食車。車速普遍緩慢,不易肇事,行進間並可供人選購,屬於較受群眾喜愛之車種。筆者曾因讓道水果攤而順手買了四顆桃子。

汽車

濟南市地狹車稠,閒置人行道多半為停車所用。專家統計出人行道上每平方公尺平均車次,發現數字高的驚人,幾乎逼近汽車展的水準。駕駛利用導盲磚或新舊地磚造成的色差作為停車格線,擺放有序。濟南人在駕照路考時,須加考「人行道樹邊停車」、「人行道直線加速」、「人行道S型」等項目。

唯人行道寬度有限,會車難度高,易造成車體毀損。筆者曾親見兩車在不可思議的空隙間會車,糾結半天後終於失敗,雙雙留痕,路人皆唏噓。其中一台車帶傷離開,停著那台完全不知被誰刮了。市民通常以「上午停車,下午修車」戲稱此現象。

公車

目前尚無公車直接駛上人行道之案例,較常見公車過彎時,輾壓人行道邊角且車體彈跳之情況。由於當地公車多未裝設「遇行人自動煞停系統」,取而代之的是「遇行人渦輪推進系統」。行人除非尋死,否則絕少在公車周遭活動,因此即便公車輾壓人行道,也未造成人員傷亡。

馬路

對外地人而言,在濟南市過馬路極其吃力。由於當地車輛普遍有紅燈右轉、紅燈左轉、紅燈直走等習慣,因此,行人過馬路時必須朝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張望。而這只是現階段,科技日進萬里,未來必將發展為「第五元素」或「關鍵報告」的世界觀,屆時行人得同時注意東南西北上下共六個方向,負擔更為沉重。

相較於外地人的無助,本地人卻顯得從容,經常出現「馬路如廟口,行人逛街走」的現象。探究此差異,「Training(訓練)無疑為根本原因。據稱,當地人自幼便接受嚴格的實地訓練。父母將小孩從疾駛中的車輛推出,任其在車水馬龍間穿梭,並自行回到父母車內。此特訓造成嚴重的後遺症,越來越多人認為高速公路是可以行走的,近年來,當地政府已明令禁止。

山大社經期刊《在濟南活著》第二期,首次針對外地人過馬路的議題進行探討,篇名為《馬路對面是一個夢想》。對外地人面臨的窘境有顯著的貢獻,其中提出四大原則:

多數原則:

「現在到底該誰過馬路?」一直是交通領域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。以往皆以紅綠燈為單一準則,而時代變遷下,紅綠燈逐漸被視為威權時代的產物,其地位受到挑戰。多數民眾認為,「誰來過馬路」茲事體大,應讓所有人參與。

因而,現在的濟南市,採用了「硬度加權平均法」。由雙方待過馬路的各單位進行綜合投票。一輛汽車一票為基準;行人身子較軟,以半票計;公車以五票計;戰車以五十票計;紅綠燈之綠燈方可加一票;若交警在場,見他往哪方指揮,該方可加一票。經計算後,票數領先方擁有過馬路權。

共產主義立國之中國大陸,在過馬路這件事上卻率先邁向多數決的民主之林,此為中國境內不允許被提及的現實。

例題:有十個行人要過馬路,紅綠燈指示行人為綠燈,對向有一輛公車及兩輛汽車。試問現在誰可以過馬路?

答案是公車和汽車,他們有七票,行人方只有六票。每位濟南人都能在一秒鐘內答出這個問題。

青蛙過河原則:

「青蛙過河」為Dos時代熱門之電腦遊戲。玩家操縱一隻青蛙,目的是過河。河上有好幾片葉子飄來飄去,玩家逐一踏過眼前的葉子,而後抵達對岸。若不小心踏空,青蛙便跌入水中,雖然青蛙擅長游泳,但他跌入水中便會死。

在濟南,一口氣走完整段馬路為極稀有的事情。尤其交通號誌變化迅速,綠燈僅供行人走三格斑馬線,故隨處可見行人立於馬路中央。濟南有句順口溜是這麼說的:「馬路中央好過於輪子下方。」這便是提醒民眾,過馬路不宜躁進,應以「一綠燈,一台車」為目標,分段過之。有如青蛙過河遊戲中,青蛙一次走一片葉子之樣貌。

路徑原則:

        自濟南交通部將城市科技全面升級後,多數車輛皆配備路徑規劃系統。一旦開啟,系統便會計算抵達目的地之最短路徑,並進入自動駕駛及音速駕駛模式。行人必須了解,礙於系統限制,車子無法任意改變方向或減速。因此,若一台車朝你的方向疾駛而來,代表你站在他的最短路徑上,務必自行閃避。

知名日劇《101次求婚》裡,男主角武田鐵矢為了向女主角表達愛意,衝到馬路中央,造成一卡車在他面前五公分處緊急剎車。男主角回頭,哭著說:「我不會死」此幕曾在日本造成轟動,並譽為經典鏡頭。

而在濟南卻被認為是交通第一負面教材,因為那是不現實的。濟南人考駕照時,會被要求重複觀看此畫面,那是幾乎一樣的鏡頭,唯一不同的是男主角會直接被撞死,並且對女主角說:「我會死

影子原則:

對外地人來說,影子原則為最聰明的過馬路方式,其步驟有二:

一、找到一個本地人

二、跟他一起過馬路

無論你找到的人為老弱婦孺,請注意,任何人都比你會過馬路。

訣竅為儘量緊黏本地人,如影隨形,出現任何空隙都會增加風險。並留意站位,讓自己和本地人形成「背娃娃」態勢。控制角度,使車子優先撞向本地人。根據「碰撞力學」,若本地人朝左方彈出,車子的行進角度將往右方偏離,你被撞到的機率便大幅下降,這也是背娃娃不好解的原因。

結論

        如此交通環境下,濟南人卻始終堅強,他們以這座城市為傲,以身為濟南人為榮。他們自稱為最接近神的人,那神叫做死神。The En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