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電影】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

台灣:哥吉拉上映日期:2014/05/16

大陸:哥斯拉上映日期:2014/06/13

台灣:星際異攻隊上映日期:2014/07/31

大陸:銀河護衛隊上映日期:2014/10/10

但,請大家pay attention

台灣:星際效應上映日期:2014/11/07

大陸:星際穿越上映日期:2014/11/12

這六組數字代表什麼呢?代表在星際效應這個case,本人終於從長達半年,楠山型影評生涯中脫穎而出,直奔首輪影評家之林。

話說回來,這種層級的時空鉅片,叫人枯等兩個月顯然狗屁不通。於是,在這個偉大節日,國父誕辰紀念日現場,他本人顯靈了,決定讓兩岸人民共襄盛舉。消息傳來,舉國歡騰,濟南天空甚至展現了年度一抹藍。

接下來,我深吸一口氣。懷著雀躍的心情,提起筆,沾上吳竹墨汁,揮毫寫下今年度首篇首輪影評。

這篇文章會分兩部分,無雷區和有雷區。上半段是有雷區,不希望被爆雷的人,請閉上雙眼憑感覺滑到下半部無雷區,看那邊比較安全。不!哪個傻子會這樣搞?

當然,上半段是無雷區,請闔家觀賞。當我們行駛到有雷區前,會有明顯的號誌,請各位寬心。

電影-星際效應-圖1.jpg  

無雷區

物理行不行

本片上映週餘,PTT電影版已遍地烽火,殺聲震天。鍵盤學者們掌著霍金、愛因斯坦、克卜勒等人的大旗,四處佈道,現場似乎成為諾貝爾物理高峰會。令不少人望而卻步,進而衍生這般疑慮:「小弟自幼生長在一個第一類組的家庭,這樣的出生會不會造成觀影障礙呢?」

OK,基本上這是杞人憂天。我們必須了解,無論面對什麼題材,身為一名優秀導演,應本著有教無類的心情,把七零八落的觀眾都教懂,那是他的天職。所以關鍵來了,諾蘭是不是名值得信任的導演呢?無庸置疑,他就是那種,你可以把背後交給他的男人。

因此,建議大家放鬆心情,無須任何行前準備,打著赤膊進場即可。屆時,你會在現場聽到無數個物理理論,A說了一套,然後B說了一套,C又跳出來說原來我們都錯了。都不打緊,這些對話和你是平行時空。不用思考,跟著走就行,走一走你就懂了。

野心

必須遺憾的說,相較導演前一部片《全面啟動》,「星際效應」的野心嫌小了些。關鍵在,宇宙片有點普及了吧。回想一下近代電影史,我家門前有宇宙,後有太空梭,一點都不稀奇了。不過,這只是相對稍小,並非絕對很小。喬丹的舌頭格局遠在全人類平均之上,而他卻長不過普通的蜥蜴,所以說這是相對的概念,基本上不成問題。

諾蘭這位導演呢,一般稱之為侵略者。他只要進入某領域,馬上就會打趴周圍的人,攻擊性極強。例如英雄片就是血淋淋的刑場,蝙蝠俠三部曲搞下去,超人不得不反覆藍屏重啟,幾乎進入安全模式。截稿為止,該超人已誕生三次,此現象催生了好萊塢在2016年興建超人繁殖場的計畫。

嚴謹一點,本片可歸類為星際旅行暨星際救援片。同類型的有《LIS太空號》,無疑地,這片名一唱出來立馬被打碎,預告一播便打碎了。我的意思是,雖然「星際效應」並未開展一個原創世界,但他卻在宇宙片領域以單季72勝輕鬆封王,豎立起全宇宙的典範。以後有人想拍宇宙片必須三思:「我真的要和星際效應競爭嗎?或許我該拍個怪物吃人片就好了。」

感情戲

根據出口民調顯示,感情戲廣受群眾推崇。不過問題來了,我看完全片竟然沒有絲毫感動。這實在是個驚悚的事,我懷疑我的感動腺已停止分泌了。於是我努力回想,上一次被電影感動究竟是何時,第一個想到的是《末代武士》裡渡邊謙被掃射的畫面。上回感動在2003年的男人,來寫這段豈不是搞屁?

事情是這樣的,對我來說,真沒什麼觸動。不過現在回想起來,導演確實下了重手,至少有三個段落可稱上感人肺腑。而且這些段落都處理的風度翩翩,細膩有加。狗血有,但不算太濃,大概像黑豆漿那樣,尚可入口。

所以,我會說「星際效應」文戲不差,即使自己無緣消受。就像北京的故宮天安門,我每次去只有「他媽的氧氣到底在哪裡?」或,「我要活著出來」這樣的心得。可若問值不值得去,我還是會說值得。

視覺聽覺

配樂不必贅提了,傑出到爆!諾蘭與漢斯季默的組合依舊鋒利,檯面上僅環保鬥士和鋼琴家的組合能與之匹敵,而就我看來也屬以卵擊石。由於本篇為無雷心得,我僅透漏,最強悍的音樂落在一個「旋轉跳躍我閉上眼」的位置。

宇宙拍得很美,絕對是「你根本不敢相信,這25個角落,我看了之後全世界沉默了」這樣的水準,大概我在電影院裡不曾看過如此美的宇宙。只是,這並非一部場景掛帥的電影,因此僅做到水準之上,沒有跨世紀的表現。我的意思是,令人身子一震,沒有遺憾了,可以含笑了,那種層級的畫面。

結語

最後提一個小地方,本片旅行的氣氛特別重。很難形容,我總感覺肉身似乎跟著大隊一起旅行,這不太常見。像老布的《世界末日》,同樣上太空救地球,我總感覺人在電影院吃爆米花。一起旅行的感覺如何呢?挺好的,尤其旅行的意義在全人類而不在一位校園歌手,極有使命感。

整體來講,他還是走在尖端的。但你也知道,我們對某些人的標準總是高得離譜。比如諾蘭,幾乎是神格化的人物,以這樣的角度來審視,「星際效應」很難殺出重圍。他並沒有超越自我,例如,從二郎神變成托塔神之類。

但這不是問題,優秀就是優秀,你不能強迫每個人都比以前的自己優秀。有個黑人曾經從罰球線跳扣籃,下次他再做同樣的動作,我們還是很佩服,你不會說:「不行,這次你得從三分線起跳才厲害。」這樣壓力太大,他如果再打幾年球,難道要從紐約起跳到芝加哥才算數嗎?

換句話說,維持水準這件事,本身就褒貶難斷。假如你是馬克華伯格,老維持水準恐怕不太合適,你得比水準高個三四階比較妥當。但今天我們面對一位站在導演金字塔頂的人,維持水準代表,又一部年度佳作出爐了。

無雷區,The End


雷區

接下來我們進入雷區,你可能會期待一篇精闢的穿越理論。不過別開玩笑了,我大一普物拚老命才勇奪61分及格,跟物理相關的苦差事實在不便強出頭。

我只想講兩件事,一個是好的一個是差的。

 








節奏感

對一部電影來說,節奏感茲事體大,該快不快,該慢不慢,都是致命傷。本片算是不好處理的類型,有太多理論要教,太快扯不清;有好幾條劇情線要走,太慢走不完。整個看來,節奏感掌握得宜。

然而,其中有段肯定是十大好球,想表揚一番。就是馬修準備離開,跟女兒在床上糾纏,「別讓我這樣離開」後。畫面是他在開車,旁白是倒數計時,十,九,八...然後下一幕就上太空了。

這段我激賞的不得了,完全跳過了:無重力訓練、組員互相介紹、休士頓我們準備好了,這些原本預期不得不看的無聊過程,全砍了。看到這邊,我感到一陣清涼微風拂來。

三大LOW

再來就是比較難聽的部分了,或許我該以這樣的話開頭:「我講話很直,但...」或,「恕我冒犯,但...」或,「我知道你很好,但...

說實在也沒什麼大不了,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,吃牛肉沒有不塞牙縫的,大家請成熟看待此事。況且,本片已是如此高端,榮華一身,幾個小缺陷瑕不掩瑜。

麥特戴蒙LOW

我個人對麥特戴蒙意見不大,自他在《變形金剛4》理精湛的演出後...喔不,那是馬克華伯格。OK,雖然他的演技有待加強,但...喔,演技要加強的也是馬克華伯格。

開玩笑的,事實是,本人是麥特戴蒙的fan啊!賭王之王我都不知道看幾百次了,當他從塑膠袋裡坐起來時,我多麼驚喜:喔喔!那不是麥特戴蒙嗎?

問題是,他到底來幹嘛的?當然你可以說,他出場目的就是為了搞爛太空船,讓後面的災難發生。話是沒錯,但總有別的走法吧?身為一部理性科學的電影,崩潰的太空人和全片調性明顯格格不入,我甚至覺得這段劇本不是同一個人寫的。

兒子打人LOW

首先這兒子存在感很低,不過再怎麼說,他主演了一段扣人心弦的VCR,功不可沒。

我指的是接近尾聲那段,為何要胡亂出拳?搞的雞飛狗跳,然後有人得去燒玉米田,把他調走後趕快去屋裡擄人。不覺得這段格調有些低了嗎?而且更驚人的是,這段表現對後續劇情幾乎沒有影響力,他起乩完,從玉米田回來,剩下戲碼僅一個擁抱。

我的意思是,要不你這段特別優異,要不你得影響到大局。兩者都不是,我懷疑這段劇本是不是另一個人寫的,甚至是個比寫出「麥克戴蒙Low」還糟糕的人所寫。

宇宙巧遇LOW

一個從黑洞彈出來的人,被巧遇的太空船所救,怎麼都難接受。Come on 這可是宇宙啊!我很難想像一艘太空站,走到土星附近有人喊到:「快看,那漂浮的人不是馬修麥康納嗎?」我在東區找到逛街的盟主都不容易了啊!在宇宙找到月球我相信,找到馬修麥康納太胡鬧了。

雖然說,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份。可是這不是很必要吧?讓他被宇宙撕碎不是很淒美嗎?

        有人反應這根本小題大作,叫「三小LOW」還差不多。我同意,確實這小毛病們登不上大雅之堂,無損本片的地位。對於角逐年度亞軍的寶座,星際效應是勢在必得。The En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ad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